
關於AGI

在 2000 年代初期,台灣在半導體代工產業中崛起,成為全球重鎮。在這個關鍵時期,AGI 的創辦成員正站在創新最前線,於美國率先開發尖端的半導體測試技術。這項突破性技術後來被引進台灣,團隊負責完整的研發與量產落地。
最終推出的商業化產品,歷經超過新台幣 10 億元(相當於今日約 5,600 萬美元)的開發投資,並在 2006 年完成 100 萬次耐久測試循環,成功取得包括 Intel 與德州儀器(Texas Instruments)等國際領導企業的大量訂單。


555-555-55-55
555-555-55-55
關於AGI
在 2000 年代初期,台灣在半導體代工產業中崛起,成為全球重鎮。在這個關鍵時期,AGI 的創辦成員正站在創新最前線,於美國率先開發尖端的半導體測試技術。這項突破性技術後來被引進台灣,團隊負責完整的研發與量產落地。
最終推出的商業化產品,歷經超過新台幣 10 億元(相當於今日約 5,600 萬美元)的開發投資,並在 2006 年完成 100 萬次耐久測試循環,成功取得包括 Intel 與德州儀器(Texas Instruments)等國際領導企業的大量訂單。
然而,當時主流晶片大約有 1,000 個引腳,可以使用傳統的機械探針進行充分測試。基於 MEMS 的測試在技術上超前於時代,但在商業上沒有必要。
快進到 2020 年代:人工智慧、高效能運算 (HPC) 和先進 CPU 設計的爆炸式增長將晶片複雜性推向了新的高度——現在每個晶片需要數千個電觸點。傳統的機械探頭已不再可行。目前的行業標準混合 MEMS 探針卡 (MMPC) 將 MEMS 探針整合到 PCB 基板中。然而,MMPC 的生產複雜性高、成本增加且可擴展性有限。
然而,在當時的技術環境下,多數主流晶片僅有約 1,000 個接腳,使用傳統機械式探針即可滿足測試需求。MEMS 為基礎的測試技術雖然領先時代,卻在商業上尚未成為必要選擇。
時至 2020 年代,隨著人工智慧(AI)、高效能運算(HPC)與先進處理器架構快速發展,晶片複雜度急遽攀升,每顆晶片所需測試的電性接點已達數千個,傳統機械式探針已無法勝任。目前業界標準——混合式 MEMS 探針卡(Mixed MEMS Probe Cards, MMPCs)——將 MEMS 探針整合於 PCB 基板中,雖具一定成效,卻面臨生產流程複雜、成本高昂與擴展性受限等挑戰。